​张亚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思考(一)

发布时间 : 2020-06-05 17:34:54 来源 : 网络 浏览量 :

(根据2020年5月18日昭信在线公益讲座录音整理,将分五期刊发,经本人审阅。)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双高计划”启动以来,各方专家学者、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从各个角度发表了很多很有针对性很有见地的文章,大家通过学习,应该是无所不知,理解深刻。尽管如此,为了推进“双高计划”的建设,哪怕是重复,我也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


一、“双高计划”建设的新特点、关键、评价


1“双高计划”建设的三个新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建设方案全国不进行整齐划一的审核。

回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建设方案的核准要经过十多次的审核修改,时间历经大半年,这样一来建设方案有的方面就趋于同质化了,比如经费要求:设备采购费用不高于总经费的50%,师资建设费用不低于总经费的15%等。

这次“双高计划”建设,教育部、财政部(以下简称两部)明确提出两个目标十项重点任务的要求,至于建设方案怎么制定,经费怎么安排,基本上就是由学校自主决定,比如学校认为师资方面需要加强或者校企合作方面较弱,就可以考虑多投入经费建设,实现扬长补短。我的理解是,这次两部不设定参考标准,不进行全国性审核修改,主要是考虑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各学校服务区域和产业有差异,防止建设同质化,其目的是让197个学校形成197朵绚丽多彩的花,各有各的亮点和发展模式。

那么,不进行建设方案审核,各个学校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恰恰相反,我认为学校反而压力山大,过去经过审定的方案,我完成了方案的任务,就可以交差了。这次建设方案是自己定的,如果“双高计划”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学校如何向上级、社会和父老乡亲交代。因此,学校不可掉以轻心,疏忽大意。


  • 第二个特点是:省级政府负责

两部明确“双高计划”由省级政府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包括建设方案的审定,年度建设的检查,其目的是要突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定位。相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主要是两部主导,省里是参与配合。而这次我认为,这不是省级政府也就是省教育、财政部门的权力大了,恰恰相反,而是增加了压力,如果“双高计划”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虽然学校不好交代,你也跑不脱责任。


  • 第三个特点是:校企共同实施

两部在“双高计划”建设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职业教育跨界的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双高计划”的主体应该是创新型高职院校与创新型企业的组合,校企两个建设主体之间需要构成一种相生相伴的关系,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改革、同步发展。

这么多年了,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一直没有很好的建立, “熟人业务”仍然是校企合作的主要纽带。这次“双高计划”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就是要寻求新的突破,通过项目引领,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从我了解的情况看,项目学校和专业群的建设方案制定过程,主要还是学校在做,行业企业参与不多,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校企共同实施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2“双高计划”建设的两个关键词

特色和高水平这两个关键词大家熟透于心,但反映在建设方案中却难以看到,大家注意的是整体提升,考虑的是方方面面的改革,较少见到颠覆性改革、重点突破和创新等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特色和高水平亮点。

顾名思义,特色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就学校而言,是反映学校独特历史文脉,这需要我们根据主客观条件不断凝练、总结而成,并将这种特色时时落到办学的方方面面,在现实变化中不断调整和提升。中国特色是以中华文化为根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互交织融合,我们需要学习别的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进行“本土化”改良,并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中国经验与中国特色,再走向世界舞台。

高水平不是单纯的数字累加,而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不是产生了多少成果,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贡献率占比有多少;不仅仅是就业率爆棚,更是能培养出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对高水平的理解,就是通过“双高计划”建设,在国内得到产业和同行认可学校和专业群是国内一流的,你就是高水平;在国际成为别的国家学习的向往,你就是世界水平;这些内容在建设方案中看得见摸得着,你的建设方案就是高水平。

所以,如何形成特色、怎样建设高水平,应采取明显不同于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思路,只有依靠创新驱动,在设计高水平目标时,体现有特色的导向;在创建和培育特色时,注重以高水平去推动,形成合二为一的整体建设思路。


3“双高计划”建设的评价

“双高计划”作为两部的项目,在第一个五年的建设,我想中期和2023年末应该还是要有所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由于行业、产业、区域和学校差异,建设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从目前情况看,对照“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还是可能的。

所以,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足够重视每个任务的建设绩效,在预期目标任务的达成度、服务社会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显示度、初步实现引领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实现现代化、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初步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融入建设过程,注意凝练积累,那么,在绩效评价时就能充分展现。

(未完待续)

(作者:张亚杭,教授,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