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的9名应届毕业生,在经过重重选拔后成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录用。他们高质量就业的背后,是学校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提升育人质量的又一硕果。
大师护航,培育核心竞争力
此次签约九院的9名学子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却“同出一门”——“韩辉辉机床装调维修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韩辉辉领衔,他曾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级裁判、2024 年重庆市普通高校 “教学新星奖”等诸多荣誉。工作室有全国技术能手4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还拥有多位教授和博士,是一支学历高、技能强的“金师”团队。
“我也是工职院毕业的,学校培养了我,我更应该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师弟师妹们”,韩辉辉说。
为了锤炼学生技能,韩辉辉一遍遍示范复杂的操作流程,将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他按照实际生产流程,探索出了“一练工艺制定、二练产线联调、三练智能制造”的“三练三步”教学法,创新构建并系统实践了“生练师导、循环递进”的教学策略,以此破解了智能制造产线设备联调难度大的教学痛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工作室每年在全校范围选拔有志于从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学生,组建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社团,通过兴趣驱动、比赛牵引,全力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创新进取的具有创造力的新时代职业人才。近5年,工作室培养的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6次,5名学生获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9名同学获重庆市巴渝青年技能之星。
榜样示范,激发学习内驱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要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落实”,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裴江红说。
提升认知是第一步。学生入校后,学院在新生教育中开设学业和职业规划大讲堂,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和企业高管进校园宣讲,帮助大一新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特点、现状和前景,解答职业疑惑,破除职业规划“迷雾”,让新生第一时间感知行业的“脉搏”。
榜样激励是重要的一环。学院邀请高质量就业的学长学姐到校“传经送宝”,讲述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学子成长为企业骨干、技能大师的历程。2014届优秀毕业生袁明记现任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他决心成为一名国防科技领域的“面壁者”,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成都工匠”“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等荣誉,苦练技能、报效祖国,到西部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动力。
“我是袁学长的迷弟,他一直都是我的榜样”,此次签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刘洋说到,“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在大学期间练好了技能、打牢了基础,我在学习中也是以他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党建引领,提升育人聚合力
5年来学校有百名学生入职中科院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防军工企业,为何我校学子频频获得青睐?
德才兼备、德技并修是重要原因。
“我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学生的培养中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育人功能,凝聚起育人合力。”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丽说。
在思想引领上,学院通过深入挖掘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引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塑造正确价值观,涵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开展劳模工匠和先进典型进校园、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活动,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校园氛围,不断激励青年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组织上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成立韩辉辉机床装调维修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型党支部,党员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加入功能型党支部,搭建组织平台,促成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上接受双重教育,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汇聚起“三全育人”合力。
坚持三力齐发,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7.64%,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授课中的韩辉辉
(来源: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